人生活著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樂,而快樂的來源有很多種,有人以感官的享受來娛樂自己;有人以從事藝術(shù)、文字的創(chuàng)作為人生樂事;有人以追求人類性靈的顯露、真理的證悟為最大安樂。感官的享樂,來自外在,有質(zhì)礙性,容易產(chǎn)生副作用;藝術(shù)文字的創(chuàng)作,是嘔心瀝血的感情的流露表現(xiàn),但是多情反被情傷,不如太上之忘情;證悟的快樂是有情而不為情役、閑云野鶴的禪悅,是物我兩忘般若空的快樂。
空的快樂是廣大無邊的,宇宙虛空都含容在寸心之中,眼不必看而洞悉一切,耳不必聽而徹知一切,這是內(nèi)證真如的快樂。空的快樂是永恒的,世界上的事相,如幻夢露影,瞬息即逝,而虛空不滅;人世上的恩怨情愛,會離我而去,而虛空不變,若能與虛空契合,則快樂綿長不斷。世間的快樂有對待、不究竟,而空的快樂是超越有無、多少、苦樂的究竟常樂。
我們口渴了,喝一杯水,如飲甘露,繼續(xù)喝第二杯、第三杯,不但不樂,反而痛苦。世間上的快樂是伴隨著痛苦的短暫快樂;空的快樂是隨緣不執(zhí)著的快樂,是解脫不企求的快樂。有了空的快樂,人情的冷暖淡薄,不能動其心;物質(zhì)的匱乏貧困,不能挫其志;身體的疾病衰朽,不能傷其情。空的快樂至大至剛、無限富有,擁有了空的證悟之樂,即獲得了全宇宙,生命的內(nèi)涵必能無限的擴大、無限的深厚!
有時候我們替別人服務(wù),假如我們心中存著希望對方報答的念頭,而對方?jīng)]有回報的時候,一定會耿耿于懷,不能釋然。我們希望生活上享受羅綺玉食、亭臺歌榭的歡樂,當(dāng)環(huán)境不能盡如心意時,種種的煩惱必隨之而至。我們企盼得到某人的青睞,而沒有辦法得到對方的感情,一定會陷入痛苦的淵藪。
如果我們能夠體認諸法的虛妄,體悟三輪體空的道理,就能從一切的煩惱、痛苦之中超拔出來。心經(jīng)上說:“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能空一切假相,因此能得到菩提的快樂。世間的快樂是愛著、執(zhí)迷、貪求的快樂,空的快樂是無著、無住、無求的快樂。
以空為樂的人,施恩于他,不求回報,因此別人不報答,也不會耿耿于心。以空為樂的人,以虛空為住,三衣一缽不少,巖穴澗旁不差,茅茨土階如瓊樓玉宇一樣的舒適安然。以空為樂的人,不企盼他人的愛護、關(guān)懷,而只想將溫暖、慈悲布施予人。心中本來無求,因此不曾失去什么,縱有所得,也是多余的幸福。
有人到佛光山來,看到本山設(shè)備的豪華,冷氣地毯,咋舌驚嘆。告訴各位,那些現(xiàn)代化設(shè)備的豪華套房,是給客人住的,而佛光山的人住的是幾張榻榻米大的斗室。我們有空的快樂,馬不旋踵的陋室,也和虛空一樣的廣大,不減其馨香!我們有空的快樂,所有為社會所做的服務(wù),一切的成果,不必由我們來享受;如果大眾因為我們的奉獻,而得到幸福快樂的話,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!
空的快樂,并不是要我們矯情排斥一切,如槁木死灰般地生活,而是依然看花賞月,不為花香所眩,月華所迷。所謂“百花叢里過,片葉不沾身”。以空為樂的生活是“猶如木頭看花鳥,何妨萬物假圍繞。”欣賞一切,染而不染的禪的灑脫生活!